湖南人,快要“垄断”中国零食业了
短短几年时间,零食店在中国遍地开花。
零食很忙、赵一鸣、好想来……在实体店经营承压的环境下,这些零食店却逆势扩张、表现亮眼。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,走个几百米就能看到一家。如此密集地开店,印象中只有遍布大街小巷的药店能媲美。
零食店爆火的背后,湖南人很忙。
中国量贩零食品牌前十名里,有五个是湖南人创办的。零食很忙、零食有鸣、戴永红、爱零食、零食优选等头部企业的老板都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。
还不仅是零食店,诸如辣条、鸭脖、魔芋爽、小鱼干等国民级零食,也都是湖南人发明的。
旺旺集团、绝味鸭脖、卫龙食品、麻辣王子、盐津铺子……数不胜数的零食巨头要么是由湖南人创办,要么就是把公司落户在湖南。
湖南以一省之力贡献了全国休闲食品年产值的1/3,休闲熟食年产值的3/5。中国休闲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是在湖南诞生的,中国零食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是湖南。
湖南,为什么能独占零食产业的鳌头?
1992年,中国台湾休闲食品龙头旺旺集团主席蔡衍明来大陆投资,得知这一消息的沿海大省迅速抛来橄榄枝,广东、福建、江苏纷纷表示:要政策给政策、要土地给土地。
但出人意料的是蔡衍明都拒绝了,“我要把工厂开在湖南。”
听到这一消息,台商圈子都认为他“疯了”。当时湖南还属于欠发达地区,高速公路还没通,没有什么台商愿意在湖南投资。
2021年4月,零食很忙完成2.4亿人民币A轮融资,领投方为红杉中国与高榕资本。红杉的投资逻辑很简单:谁能成为湖南第一,谁就有可能成为全国第一。
在资本加持下,零食很忙扩张速度加快,平均每半年新增1000家门店,2023年底更是与赵一鸣零食合并为鸣鸣很忙集团。目前两品牌门店合计超过10000家,成为行业老大,集团还特别聘请周杰伦成为代言人。
【为什么是湖南】
沿着这些创业者的生长轨迹,我们可以洞悉到一条清晰的脉络。湖南之所以能称霸零食产业,本质上是一种“地方产业带”现象。
首先是湖南的农业基础强大,解决了零食原材料问题,也促使其诞生了丰富的小吃文化。湖南人爱品美食、爱吃零食,有人开玩笑说,湖南人连炒菜都用零食,这是零食产业带崛起的大前提。
在这个前提下,一旦有先行者发现商机、尝到甜头,就会像一个火苗,在中国宗族文化的作用下形成“传帮带”,成为一个村、一个镇、一个县的产业红利。比如辣条的兴起就很典型。
随后,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,专业生产线成形,小作坊时代过渡到专业化时代,产品开始走向全国。
而一个爆品的成功,会影响更多创业者从其他小吃上挖掘商机。诸如绝味鸭脖、盐津蜜饯、劲仔小鱼、黑色经典臭豆腐,都是用现代商业手段去改造传统小吃。
产品线越来越多,就会促使批发、仓储、物流等环节聚集,形成产业集群。高桥大市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壮大的。
久而久之,当地会形成特有的创业文化,浸泡在这种氛围里的新一代创业者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前赴后继推动产业进化。量贩零食店就是这个逻辑下诞生的。
放眼广袤的神州大地,类似的脚本在不断上演。河南许昌的假发产业、浙江桐庐的快递产业、辽宁兴城的泳装产业、山东曹县的汉服产业、广东佛山的家具产业、江苏昆山的笔记本产业……
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商业文明,在一代代人谋求改变命运的奋斗中,孕育出特有的商业奇观,这也是中国经济生生不息的韧性与力量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